ID : 5823
力量控制
在力量控制参数中使用的参数。
在多功能教导器上设定
操作方法因参数而异。请参照下表的操作栏。在多功能教导器上不能设定带“-”的栏。
在“机械臂”的力量控制画面中进行以下操作。
操作区分 | 内容 |
---|---|
A |
通过“设定”菜单设定。 关于操作,请参照功能指南中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的“参数一览”以及依从功能的“参数一览”。 |
B |
通过“详细设定”菜单设定。 关于操作,请参照功能指南中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的“参数一览”以及依从功能的“参数一览”。 |
C |
通过“传感器”菜单内的“传感器设定”菜单进行设定。 关于操作,请参照功能指南中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的“传感器的设定”。 |
D |
通过“传感器”菜单内的“IP地址设定”菜单进行设定。 关于操作,请参照功能指南的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的“输入力感应器上设定的IP地址”。 |
E | 通过“力量控制Log”画面中的“设定”菜单进行设定。 |
参数一览
编号 | 项目名 | 参数表编号 | 单位 | 初始值 | 内容 | 操作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404 | 控制模式1 | 1 | - | 0 |
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控制模式。 0:依从功能 1: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 3:带力感应器的鲁棒依从功能 |
A |
405 | 特殊控制模式1 | - | 0 |
设定力量控制中的特殊控制条件。 0:无效 8:重新开始速度限制 |
B | |
406 | 力限制坐标系选择1 | - | 1 |
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坐标。 0:基础坐标系 1:工具坐标系 2:工件坐标系 |
A | |
407~412 |
目标控制力1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N、Nm | 0 |
设定目标控制力。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力,输出的力不超过设定力。 如果减小该值,则较小外力即可使机器人动作。 注:控制模式下选择不使用力感应器的“依从功能”时,控制力会根据姿势和动作不同而变化,因此请设定符合实际作业的力。 |
A | |
413~418 |
假想惯性1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% | 100 |
根据加速度设定所增加阻力的比例。 如果减小该值,则可快速移动。 |
B | |
419~424 |
假想粘性1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% | 100 |
设定根据速度增加的抵抗力的比例。 如果减小该值,则可快速移动。 |
||
425~430 |
假想弹性1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% | 100 |
设定根据位置增加的返回力的强度比例。 如果减小该值,则即使凭借较弱的力也可使其产生较大移动。 |
||
431~436 |
力偏移设定1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N、Nm | 0 |
预先设定向预期方向引导的力。 注:根据动作,未必会引导至目标方向。 |
||
437~439 |
偏差允许值1 (X、Y、Z) |
mm | 100 |
设定臂前端位置的偏差允许值。 使用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时,监视从力量控制开始之后的臂前端位置移动量。 |
||
440~442 |
偏差允许值1 (RX、RY、RZ) |
deg | 10 | |||
443~450 |
轴偏差允许值1 (J1~J8) |
mm、deg | 10 |
设定各轴的偏差允许值。 使用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时,监视从力量控制开始之后的各轴移动量。 但是,即使设定附加轴也无效。 |
||
451~458 |
轴电流限制值1 (J1~J8) |
% | 100 |
设定各轴电机的扭矩值(电流值)。 100[%]为额定值,如果减小该值,则扭矩值(电流值)下降,阻力减弱。 但是,即使设定附加轴也无效。 |
||
459~953 | 控制模式2 其它 | 2~10 | 省略 | 省略 | 将参数表编号2~10的“控制模式”~“轴电流限制值”与参数表编号1进行相同设定。 | |
954~959 |
控制百分比1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1 | % | 0 | 通过带力感应器的依从功能确定控制的百分比。 | |
960~1013 | 控制百分比2~10 | 2~10 | 省略 | 省略 | 将参数表编号2~10的“控制百分比”与参数表编号1进行相同设定。 | |
1014 | 最大并进速度1 | 1 | mm/s | 10 | 确定接触前的最大速度。 | |
1015 | 最大旋转速度1 | deg/s | 10 | 确定接触前的最大旋转速度。 | ||
1016~1033 | 最大并进速度2~10 | 2~10 | 省略 | 省略 | 将参数表编号2~10的“最大并进速度”和“最大旋转速度”与参数表编号1进行相同设定。 | |
1034~1039 |
安装位置(Z)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- | mm、deg | 0 | 设定力感应器坐标系。 | C |
1040~1045 |
死区阈值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- | N、Nm | 0 | 通过补偿传感器检测误差的参数,忽略小于设定值的值。 | |
1053~1055 |
假想惯性1 (X、Y、Z) |
1 | N | 10 | 设定上述“假想惯性”的基准值。该值为上述指定为100%时的值。 | B |
1056~1058 |
假想惯性1 (RX、RY、RZ) |
kgcm^2 | 1 | |||
1059~1061 |
假想粘性1 (X、Y、Z) |
Ns/m | 2000 | 设定上述“假想粘性”的基准值。该值为上述指定为100%时的值。 | ||
1062~1064 |
假想粘性1 (RX、RY、RZ) |
Ncms/rad | 1145.916 | |||
1065~1067 |
假想弹性1 (X、Y、Z) |
N/m | 0 | 设定上述“假想弹性”的基准值。该值为上述指定为100%时的值。 | ||
1068~1070 |
假想弹性1 (RX、RY、RZ) |
Ncm/rad | 0 | |||
1089~1094 | 相位前进时间 (X、Y、Z、RX、RY、RZ) |
- | sec | 省略 | 设定相位前进时间。 在振动的情况下,请将该参数值从初始值开始慢慢调大。 值过大导致振动变大时,请缩小该值。 |
- |
1114 | IP地址 | - | - | 192.168.9.4 | 指定力感应器的IP地址和端口。 | D |
1115 | 端口编号 | - | - | 5001 | - | |
1116~1118 | 力换算值 | - | pulse/N | 32 | 力感应器的硬件设定值。详细内容请参照“感应器的设定”。 | C |
1119~1121 | 力矩换算值 | - | pulse/Nm | 1640 | ||
1122 | 力感应器力检测范围 | - | N | 200 | ||
1123 | 力感应器力矩检测范围 | - | Nm | 4 | ||
1135~1296 | 假想惯性2 其它 | 2~10 | 省略 | 省略 | 将参数表编号2~10的“假想惯性”~“假想弹性”与参数表编号1进行相同设定。 | B |
1297 | 传感器前端负载质量 | - | g | 0 | 设定力感应器前端负载的质量和重心位置、重心惯量。 | C |
1298~1300 | 传感器前端、负载重心位置(Ix、Iy、Iz) | - | mm |
0
|
||
1301~1303 | 传感器前端、负载重心惯量(Ix、Iy、Iz) | - | kgcm^2 | 0 | ||
1305 | 力量控制无效期间的传感器更新间隔 | - | ms | 100 | 设定力量控制无效期间更新传感器值的间隔。 | E |
1309 | 力量控制log设定 | - | - | 0 |
设定力量控制无效期间是否保存传感器值。 0:仅力量控制期间记录 1:始终记录 |
|
1310 | 传感器力上限值 | - | N | 0 | 设定传感器上限检查功能的上限力[N]。 | C |
1311 | 传感器力矩上限值 | - | Nm | 0 | 设定传感器上限检查功能的上限力矩[Nm]。 | |
1312 | 传感器上限检查 | - | - | 0 | 设定传感器上限检查功能的有效/无效。 | |
1314 | 连接方法 | - | - | 0 | 设定连接传感器时的通信方法。 0:TCP 1:UDP 2:RS422 |
|
1316 | 用户端口编号 | - | - | 0 | 设定传感器的用户端口编号设定通过力量控制参数“1314:连接方法”设定的通信方法端口编号。(0~65535) |
|
1317 | 感应器种类 | - | - | 0 | 设定要使用的力感应器的种类。 0:WACOH 1:ATI 2:SINTOKOGIO 详细内容请参照“感应器的设定”。 |
C |
1319~1321 | 接触对象的硬度等级(X、Y、Z) | 1 | - | 3 | 设定对接触对象,朝选择的坐标系的各轴(X、Y、Z)方向施加力时的接触对象的硬度等级。 0: 硬度等级0 1: 硬度等级1 2: 硬度等级2 3: 硬度等级3 关于详细内容,请参照“带力感应器的鲁棒依从功能的参数设定”。 |
B |
1322~1324 | 接触对象的硬度等级(Rx、Ry、Rz) | 1 | - | 1 | 设定对接触对象,朝选择的坐标系的各轴周围(Rx、Ry、Rz)方向施加力时的接触对象的硬度等级。 0: 硬度等级0 1: 硬度等级1 关于详细内容,请参照“带力感应器的鲁棒依从功能的参数设定”。 |
|
1380 | 鲁棒依从接触判定力 | - | N | 3.0 | 设定使用带力感应器的鲁棒依从功能时的接触判定力。 关于详细内容,请参照“带力感应器的鲁棒依从功能的参数设定”。 |
C |
1381 | 鲁棒依从接触判定力矩 | - | Nm | 0.2 | 设定使用带力感应器的鲁棒依从功能时的接触判定力矩。 关于详细内容,请参照“带力感应器的鲁棒依从功能的参数设定”。 |
ID : 5823